跨境电商访谈

2020-09-26 admin

 

问题一:请问您觉得“一带一路”背景下,贵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有什么具体要求?(可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你的看法“英语、全球视野、跨文化交际、领导力、国际贸易规范、信息处理、移动互联应用、团队合作”)

答:

1.外语沟通能力 
  跨境电商作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与外国客户进行正常的外贸业务,业务沟通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需要跨境电商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外语沟通能力,例如英语水平达到四级,能够做到与国外客户正常的业务沟通

2.国际贸易基本技能 
  跨境电子商务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即传统国际贸易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从根本业务属性上来说,它仍是国际贸易的范畴,所以国际贸易的基本技能依然是跨境电商人才必须具备的业务能力:能熟练运用外语与客户进行沟通洽谈;能回复相关业务来往信函;能进行国际贸易流程的跟进:物流、保险、报关、报检、结算;能熟悉国际贸易中所涉及的法律、条约和惯例等。 
3.电子商务基本技能 
  跨境电子商务利用的是互联网搭建的网络平台进行业务往来,从业务媒介手段来说它又属于电子商务的范畴,所以跨境电子人才又必须是具备电子商务基本技能的:熟悉三大电子商务模式,能进行网点装修,客户开发,产品发布,网络推广,订单处理。 
4.计算机操作技能 
  作为跨境电子商务媒介的是计算机和网络平台,这要求我们的从业者在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外,还要更深入地掌握和运用好这个媒介和平台,所以对于网页设计开发软件、P.S软件、数据统计软件等也要能够灵活使用。 
5.市场营销技能 
  跨境电商人才应该是具有市场营销的基本技能,会进行市场的调研,客户的需求分析,能运用SWOT制定营销策略等。 
6.专业的素养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相比,它的复杂性、困难性、风险性就体现在它面对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有着不同的语言,风俗,文化,思维方式也不同,这要求我们的跨境电商人才是具有更高的职业素养,能适当沟通,灵活应变,并能够进行积极的团队合作。

   

问题二:您觉得高职院校要怎样做,才能培养您刚才说的那些核心能力?请列举2个以上的方法。

答:

1明确培养目标 
  目标就是培养方向,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前必须明确培养目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是为跨境电商企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这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有区别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需要强化学生英语能力,学生英语应该具有一定听、说、写能力。跨境电商需要走出国门,需要高校培养复合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模块化课程的完美配套 
  模块化课程教学是把课程分成模块教学,每个模块完成一定功能,也是学生适用的工作岗位。在模块划分的过程中,是以学生职业岗位能力
培养为目的,实现实习、就业零距离,每门课程都有相应的实践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平台练习,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以适应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现在高校都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企业培养复合型的高级人才,要求学生要懂外贸、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营销策略、英语等能力,符合现代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3校企联合办学,实施项目教学法 
  提高学生实际工作岗位能力,必须进行校企合作联合办学,这是解决学生工作能力提升的主要方式。现在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高校专业要发展,必须深化校企合作办学,让教师走向企业,企业专家到校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实现真正的校企业合作办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以项目化教学法为主导,引进企业的真实项目,让学生完成其中任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法是以学生为课堂主角,教师是项目的组织者,教师搭建教学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上积极展示自我,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促使学生完成项目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适应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4创建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工作室 
  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教育,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工作室是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根据企业的职业不同设立创业工作室,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加入相应的工作室,工作室与相应的企业合作,承担项目,以真实平台、真实产品、真实外贸流程,培养学生创业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问题三: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电商创新型人才的特征是什么?请列举1-2个特征。(要分开两个背景来回答)

跨境电商专业人才不仅需要通晓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熟悉企业电子商务建设、运营和管理,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策划、网络营销、国际物流、跨境支付、跨国管理、更需要良好的外语沟通水平,要有国内外产品行业背景,要有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如消费者所在国家的文化,习俗,消费喜好,思维方式、法律等,还要有国际电子营销技能。

 具备突出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的核心能力是能够熟练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理由并能对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从事商务活动提出解决方案。

 

 

问题四:有什么因素会影响跨境电商创新型人才的形成?请列举2-3个因素。

问题一:人才难以满足行业需求。根据当前市场需求,跨境从业人员应具备电子商务、国际物流、跨境营销、国际贸易实务等知识。例如,在跨国贸易中,针对不同消费者所在国家的文化、背景、消费习惯等,从业人员需要有良好的行业知识储备和语言沟通能力。同时,跨境电商对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跨境从业人员应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和网络技术能力。

问题二:高职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我国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开设多个跨境相关专业等方式积极应对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需求,但是我国跨境专业还处于探索阶段,专业课程和体系设置不够合理,导致从业人员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问题三:高校师资队伍严重缺乏。在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教师中,常常出现“三无”问题:第一,“无理论知识”,大部分从事跨境电商专业的教师缺乏系统的跨境电商知识体系,因此培养的人才理论知识不足,难以应对跨境企业的工作要求。

第二,“无实践经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与企业实践需求脱节,难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具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无实训操作”,跨境电商的内容中缺乏实训操作,导致学生在网店运营、视觉图像处理、网店推广等相关知识点实践应用缺乏。

 

问题五: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您觉得怎样才能培养好跨境电商创新型人才?请列举2-3个方法。(要分开两个背景来回答)

建议一:优化人才路径。首先,应该针对“互联网+”的要求,提高信息技术在跨境人才培养的比重。其次,开展现代学徒制。通过学校和跨境电商企业合作开发新课程;另一方面,建立新的评价体系,把“学徒”业绩列入考核体系范围内,打造校企合作新模式,解决教学和企业任务的冲突,培养当前社会所需的跨境人才。

建议二:改善课程体系。在构建跨境电商课程体系上,要坚持跨境专业课程和职业岗位对接的原则,在教学中应该将职业院校的国际贸易、物流、电商、信息技术等专业资源整合重组,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跨境平台课程体系。

建议三:创新创业指导。组织学生参与各类跨境电商创新创业比赛,如“电子商务三创赛”、“大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等,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以赛促学,以赛促就业,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率及满意率,也有利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建议四:建立实训基地。学校经过考察,与第三方服务商签订实习协议,输送毕业生到第三方服务商企业进行实操训练及岗前培训,让学生切实体验跨境电商所涵盖的国际贸易业务知识,熟悉跨境物流、报关报检、跨境支付、出口退税等操作流程。